摘要:PRCBroker独家财报精彩导读:■ 自4月美国期限溢价上升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超长期国债市场持续缺乏稳定感■ 各国政府试图稳定局势,但财政不安因素依然存在,市场关注点集中在信用评级是否下调自4月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超长期国债市场持续缺乏稳定感。最初的导火索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政策不透明所引发的美国期限溢价上升。据信息公司彭博(Bloomberg)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主要发达国家的2年期与30年期
PRCBroker独家财报精彩导读:
■ 自4月美国期限溢价上升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超长期国债市场持续缺乏稳定感
■ 各国政府试图稳定局势,但财政不安因素依然存在,市场关注点集中在信用评级是否下调
自4月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超长期国债市场持续缺乏稳定感。最初的导火索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政策不透明所引发的美国期限溢价上升。据信息公司彭博(Bloomberg)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主要发达国家的2年期与3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下称“2-30年利差”)分别为美国1.07%、英国1.40%、日本2.03%,相较3月底(美国0.69%、英国1.09%、日本1.69%)呈现扩大的趋势。
这一走势被认为不仅受到了特朗普政府推进的互惠关税和按品目设定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的影响,各国也存在着自身导致财政不安的因素。具体来看,美国方面,7月4日由特朗普总统签署的《减税与支出法案》将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市场关注能否通过关税收入弥补这一缺口。英国方面,7月1日英国下议院通过的福利制度改革法案,被迫撤回了原定的削减开支规模,而在次日(7月2日),有关积极主张削减开支的财政大臣里夫斯(Reeves)将被迫辞职的猜测在市场蔓延,引发了“股市下跌、利率上升、英镑贬值”的“三重打击”。日本方面,围绕7月20日举行的参议院选举结果,市场愈发猜测执政联盟可能在参议院失去过半席位,进而推进减税(尤其是消费税减税)的预期也日渐升温。
各国政府正努力使局势趋于稳定。美国政府在《减税与支出法案》中加入了将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的条款,成功缓解了原本在今年夏季迫近的债务违约风险。英国方面,7月3日斯塔默首相明确否认财政大臣辞职传闻,并重申政府将继续推行削减财政支出的方针。日本方面,6月23日财政省虽尚未到财政年度末,却已正式决定在2025年度国债发行计划中减少超长期国债的发行规模。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对各国国债的信心。
然而,即便如此,2-30年利差持续扩大,主要发达国家仍需对国债收益率上升保持警惕。通常情况下,为弥补财政收入不足而增加国债发行,会对利率构成上行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尤其关注日本的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大型评级机构可能下调其主权信用评级的问题。评级下调将促使部分投资者抛售日本国债,并直接影响该国企业的信用风险。此外,国债作为担保品的价值下降,也可能导致日本金融机构的外币融资风险上升。参议院选举结束后,近期还需密切关注有关日本信用评级的相关动向。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