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SWIFT发布的2025年5月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回升至2.9%,为连续第二个月上升,并稳居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再度引发市场关注:这是否代表人民币中长期汇率具备基本面支撑?全球支付角色提升,人民币信号意义增强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连接170+国家机构,全球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比率持续提高,尤其在亚洲、非洲、中东的跨境贸易中占比走高。德意志
根据SWIFT发布的2025年5月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回升至2.9%,为连续第二个月上升,并稳居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再度引发市场关注:这是否代表人民币中长期汇率具备基本面支撑?
全球支付角色提升,人民币信号意义增强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连接170+国家机构,全球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比率持续提高,尤其在亚洲、非洲、中东的跨境贸易中占比走高。德意志银行近期指出,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率较两年前增长超过70%,这不仅提升了人民币的可用性,也增强了其货币信任度。
政策推动与系统建设并进
人民币国际化并非偶然,而是长期制度建设的成果。包括:
①与超过30国签订本币互换协议,强化人民币流动性地位;
②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持续扩容,吸引全球投资配置;
③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对接SWIFT,提升全球通用性与结算效率。
这类结构配合有助于人民币在国际体系中占据更高的金融结算比重。
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利多结构
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提升,将对汇率形成中长期正面影响:
增加结算需求,提升对人民币的自然买盘力量;
降低对美元体系的单一依赖,增强汇率弹性与稳定性;
政策层面自主性增强,汇率稳定不再高度受制于外部环境。
虽然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仍处于7.15–7.30震荡区间,但中长期汇率压力正在释放,尤其在美元降息预期持续发酵的背景下。
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的稳步提升,是长期结构性利多因素,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与政策一致性。
短期汇率操作应结合中国数据、美元指数与政策口径调整;
中长期来看,人民币资产如债券、港股与ETF等在全球配置中的比例可能上升,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关机会。
MH Markets迈汇 将持续追踪人民币国际化动态与汇率走势,提供即时市场分析与多语言支持服务,助力交易者做出更稳健的判断。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