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这次选举结果,让央行一下子陷进了个挺尴尬的局面。为啥?因为新政府可能会搞大规模支出,通胀可能会一直飙在高位,可另一方面,政治环境又有点乱,全球贸易战的阴影还在,这都给央行“暂时先别加息”找到了理由。有分析师就说了,政治不确定性要是继续拖下去,日元可能还会走弱,进口东西价格就得涨,物价压力更大。可问题是,日本央行现在还在采取观望态度,等政治风浪平了再说,这就跟现实有点对不上了。其实,生活成本越来
日本这次选举结果,让央行一下子陷进了个挺尴尬的局面。为啥?因为新政府可能会搞大规模支出,通胀可能会一直飙在高位,可另一方面,政治环境又有点乱,全球贸易战的阴影还在,这都给央行“暂时先别加息”找到了理由。
有分析师就说了,政治不确定性要是继续拖下去,日元可能还会走弱,进口东西价格就得涨,物价压力更大。可问题是,日本央行现在还在采取观望态度,等政治风浪平了再说,这就跟现实有点对不上了。
其实,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也是让首相石破茂带领的执政联盟上周日参议院选举惨败的原因之一。别忘了,通胀已经连续三年多都压不回央行定的2%目标,央行内部有些委员已经开始敲警钟,说物价压力越来越大了。
刚上任的委员小枝淳子就提过,要盯着大米涨价带来的“第二轮效应”。另一位委员高田创本月也放话,日本眼看就要稳住2%目标了,等暂停期过后,央行必须得把加息再捡起来。
鹰派人物田村直树上个月底还说得更直接,“如果通胀继续往上冲,日本央行必须得像守护物价的卫士一样果断出手。”
但问题来了,现在石破茂的执政阵营在参众两院都变成了少数派,想过法案必须得跟反对党妥协,而那些反对党一个劲儿喊着要减税、要加支出。
石破茂周一回应说,自己会继续干首相这个位子,还要跟其他党合作,拿措施来缓冲通胀对家庭的冲击。可减消费税这种事,一是得走议会流程,二是要时间,财政里也会被挖个大窟窿。
更现实的办法,可能是秋天再搞个追加预算,发点补贴、搞点减税。分析师估计,这次规模大概率会比去年14万亿日元(约950亿美元)那个方案更狠,因为反对党已经喊得越来越响了。
欧亚集团的董事David Boling就说:“其实投票前,大家就猜秋季会搞个补充预算帮企业对抗美国关税。现在看,反对党肯定会要求更大的盘子。”
日元的走向是关键
说实话,日本第一季度经济本来就萎缩了,再加上美国对汽车业那一刀,经济肯定需要财政刺激。
可分析师提醒,市场要是担心日本债务太多、政治又不稳,那日元可能继续走软,日本央行那套“成本推动型通胀会慢慢缓解”的说法,估计没人信了。
NLI研究所的经济学家上野刚志就说:“石破茂表态要继续当首相,市场短期可能会观望一下。但不代表日元不会跌,这场选举确实削弱了政府的底气。”
和其他主要经济体比,日本央行收紧政策的节奏一直很慢,真实利率(扣除通胀后的利率)还是深度负值。今年1月短期利率才刚提到0.5%,行长植田和男就说先暂停,得等等看美国关税到底冲击多大。
考虑到美国关税的风险,很多分析师现在都预期今年剩下的时间央行不会再加息。但央行内部的测算显示,政策利率至少得涨到1%,才能让经济既不被刺激过头,也不被压死火。
还有人认为,最终还是日元的走势会逼央行做决定——如果日元再掉下去,就得加息稳物价了。
虽然法律规定央行独立于政府干预,但历史上它一直会被政治环境影响。2013年那次大规模宽松,不就是安倍晋三为了扭转强势日元、摆脱通缩压力才推动的吗?
去年央行退出超宽松政策,也是因为日元暴跌,进口成本飙升,政界不断喊话才动的。
一位熟悉央行内部想法的人说:“现在最让央行担心的,是选举会不会让政府的经济政策重点变了,还有市场怎么反应。”
野村证券的资深策略师岩下真理则觉得,如果日元从现在的147跌破150,推高物价的压力就会出来,10月份央行就可能被迫加息。她说:
“持续的日元疲软会推高核心通胀,这很可能是日本央行政策行动的关键触发点。”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