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投资热度不断攀升,不法分子也趁机包装出“稳赚不赔”的投资平台,专门瞄准缺乏防范意识的人群。马来西亚麻坡一名传统医师,就是在这种虚假承诺的引诱下,仅用5天时间就损失了 **RM180,066**,成为网络诈骗的又一受害者。
案件经过
警方消息称,这名50多岁的受害者在 *8月1日* 至 *8月12日* 期间,通过WhatsApp结识一名自称女性的陌生人。对方自称掌握“高回酬的比特币投资渠道”,承诺每日回报可达 *20%–40%*,并强调“稳赚”“稳赚提现无忧”,令受害者心动不已。
受害者被引导进入一个外观精致、功能齐全的投资网站,注册账号后很快与平台“客服”建立联系。在对方的指导下,她在短短5天内分5次,将总额 **RM180,066** 转入两个不同的银行账户。
几天后,平台账户显示她的投资金额已暴涨至 *RM391,997.24*。然而,当她尝试提现时,“客服”突然告知必须先支付一笔额外费用才能解锁资金。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要求,受害者这才警觉——自己很可能陷入骗局。
骗局手法解析
从警方与受害者口述来看,这类比特币骗局通常有以下套路:
1. 社交引流:通过WhatsApp、Facebook或Instagram添加好友,建立初步信任感。
2. 高回酬诱惑:承诺远高于市场的固定收益,如20%-40%的短期回报。
3. 伪装正规平台:网站设计专业、数据可视化精美,甚至能模拟“盈利增长”。
4. 提现设限:当受害者尝试套现时,以缴税、手续费或账户解锁费为由,继续榨取资金。
警方反应与法律依据
目前,案件已根据《刑事法典》第420条(诈骗罪)展开调查。若罪名成立,涉案人员可被判 *1年至10年监禁*,并可能面临鞭笞及罚款。警方提醒公众,尤其是中老年投资者,不要轻信任何“高回酬、零风险”的投资广告,更不要在未核实的情况下向陌生账户转账。
防骗建议
- 核实平台与执照:投资前可查询相关平台是否受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SC)或海外正规金融监管机构注册与监管。
- 警惕高回酬承诺:短时间高额回报,往往是诈骗“诱饵”。
-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向陌生人泄露银行账户、身份证号、OTP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 遇提现障碍要停手:如果对方要求额外付费才能提现,几乎可以断定是骗局。
- 关注官方防骗信息:可通过警方商业罪案调查部社交媒体平台,获取最新诈骗手法与案例。
在数字投资时代,作为全球领先金融交易商信息查询平台的外汇天眼 WikiFX,通过多维度服务为投资者构建安全防护体系:收录全球超 3.8 万家金融交易商实时监管数据,涵盖监管机构注册信息、牌照状态等核心维度,用户搜索名称即可秒级生成 “数字信用档案” 查看资质;运用 AI 算法实时扫描交易商合规动态,对监管状态变更、用户投诉激增等风险信号智能预警,精准识别 “监管套牌”“ 地址造假 ” 等隐蔽骗局;除基础资质查询外,还提供 7×24 小时全球金融监管资讯、诈骗案例解析及防骗技巧,投资者通过 Google Play 或 App Store 下载 WikiFX 手机应用,可随时获取交易商安全评分、用户真实评价及行业反诈动态,让投资决策建立在充分信息核查基础上。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